公元年左右,埃及法老图坦卡蒙19岁神秘离世,他的历史无人知晓,却留下了一个迷一般的黄金面具。无独有偶,在中国三星堆遗址挖掘工作中,年也出土了一面破碎的黄金面具。黄金穿越地域,从希腊神话中的伊阿宋抢夺金羊毛、罗马克拉苏被熔金灌喉而死到年西班牙皮萨罗征服印加帝国,获得了数亿的黄金。纵观黄金的历史,如《黄金:权力与财富的世界简史》一书译者序中所写:黄金的历史,其实就是人类自身对财富“挖掘、积累、掠夺”以及对权力“炫耀、征服和战争”的历史。
德国历史学家伯德·史蒂芬·格雷这本书聚焦黄金在全球的发展史,从公元前多年保加利亚瓦尔纳墓葬中找到的约件黄金物品开始,人类已经掌握了金丝编织艺术到新千年的新型黄金基金的火热,书中进一步多方面诠释了黄金在人类发展史上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含义。
在众多金属元素中,有着耀眼光芒的稀有金属黄金的用处并不多,纯度越高,质地越软,在电子工业时代才发现黄金的延展性用来航空事业等,陪伴人类共存的大部分时间里它就预示着财富。
在人类早期原始社会到庞大帝国时代,黄金成为个人彰显地位与权力的象征,成为豪华墓葬重要组成部分。最令人咋舌的就是中国考古界关于海昏侯刘贺的墓葬挖掘,考古人员从他的墓穴挖出了黄金堆,马蹄金、金饼等等。如作者在第一节中所说,中国大部分黄金都是通过丝绸之路的买卖交易而来,海昏侯考古挖掘就是一个力证。精美的黄金制品被东西方王朝认为是能让自己国家兴盛合法性的法器,
中世纪的黄金宝藏被大部分文学作品所描述,比如书中提到的欧洲经典传说《尼伯龙根之歌》就是其中的典型,人们因为黄金从远古社会城邦社会相互倾轧抢夺地盘开采挖掘,而欧洲中世纪的黄金宝藏成为贵族统治者的常用战略,联姻、合作、战役,都需要大量黄金作为支撑。这也让整个欧洲出现了黄金荒。于是大航海时代的崛起,当古老的东方中国成为白银帝国,银本位形成,西方的战舰已经开往了非洲、亚洲、美洲。
本书从第三章到第六章讲述了新世界的淘金热与最终形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16世纪新世界的大门是被坚船利炮打破的,黄金源源不断输入欧洲,改变的不仅仅是欧洲的政治格局,比如热那亚共和国的崛起与西班牙王室的破产,还带来了物价革命,也就是通货膨胀,这甚至影响到了遥远的中国和印度。这中间出现的问题就是如何确认货币的价值及白银黄金之间的兑换价格比例。贵金属不断流向亚洲,这个比例比美洲输送欧洲的黄金白银还多,这种贵金属倒挂现象让物理学家铸币专家牛顿头痛不已,随后颁布的货币法律也成为一纸空文。
很多人都熟悉的淘金热就产生在16世纪到19世纪之间,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这一革命性的事件,接下来年澳大利亚、南非、英国、巴西、西伯利亚等地区嫌弃了一波有一波的淘金热潮,人们带着黄金梦来到这些地区,采矿业不断发展工业化,大部分地表景观被破坏,促成了新型城市也带来了战争、人口流动与伤害,暴动此起彼伏。而黄金本位制也呼之欲出。从英国开始的金本位制度开始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达成统一,促使黄金成为世界货币。
战争摧毁了金币本位赖以生存的基础,几乎席卷了整个世界的两次世界大战促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这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黄金不再直接与货币挂钩,各国开始用美元储备在稳定国家,并用黄金来制约美元,所以其实也可以说是“美元-黄金本位制”。
很快经济学上的“特里芬困境”出现了,全球化发展的浪潮下,随着美国黄金储备的减少,美元的贬值,黄金投资买卖出现了多个回合,黄金市场风起云涌,直到年尼克松总统宣布停止美元对黄金的可兑换性。
书中列举了从二战后“美元-黄金本位制”形成与解体中间的重大经济事件,黄金渐渐成为风险投资品,很多国家都将黄金贸易合法化,随着南非统治时代的结束,黄金在如今的市场中依旧可以叱咤风云。
很多黄金制造商和投资者对黄金信心满满,作者在书中最后两章却提出自己的忧虑,未来的黄金全球发展发展方向不可预知,同时作者也聚焦中国,从年开始中国黄金储备量全球第五,近十多年的国家黄金政策也在相应宽松,随着全球黄金总交易量的攀升,年中国黄金市场交易总量全球第三,经济的复苏也带动黄金需求。书中的结尾作者也认同黄金作为风险投资品存在巨大的投资价值,但对于黄金投资者来说也不要忘了作者的善意劝告:价格波动甚大。
黄金:权力与财富的世界简史图书京东旗舰店¥33.3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