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马蹄金 > 马蹄金习性 > 正文 > 正文

银锭市场拍卖高达成交率881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2/6 15:27:23

银锭是熔铸成锭的白银。出土银锭中年代最早的,是汉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年)所铸。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年)作白金(即白银)三品。王莽铸有银货二品。其后历代皆有铸造,惟流通不广。隋唐以前称银锭为“银饼”、“银铤”,称扁平形银币为“钣”、“笏”、“版”,棒形的称“铤”、“挺”,宋以后改称“银锭”。元代于银锭之外总称“元宝”,形式变为马蹄形,故亦称“马蹄银”。明清两代均沿用“元宝”一词。

银锭造形

中国历代对银锭的铸造及发行都没有统一的严格规定,允许自由铸造。只要适应当时的流通环境和民间习俗,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银锭造形无规定,特别是从清代开始,银锭的器形更加多样,各省各地各有千秋,异曲同工。中国银锭的种类繁多,器型各异,汉代银锭的器形为饼状,唐代一般是长方形条状,同时有饼状和船形,宋代银锭的器形以铤为主,与唐银相比形态变宽、变厚,正面四角微翘,呈砝码形,两头两个圆弧成束腰形,辽、西夏、金的银锭器形与宋差不多;元代银锭的器形与宋出入不大,无铭文锭的区分是周缘翘起,中间内凹,多数元锭没有铭文;明代银锭的器形长度较元代变短,而厚度却增加,束腰已较小,两端的弧形消失,周缘增高,特别是两端更加突出,形成一个双翅;清代到民国22年银锭退出货币领域始,银锭器形之杂,难以统计。但大体可分为元宝形、圆型、长方形、正方形、砝码形、牌坊形等几大类。

综上所述,基本上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过高,还没有成为流通货币,只存在于朝廷赏赐与会计结算当中。银两成为流通货币只是明清两代对外贸易活跃,外国白银大量涌入以后的事。中国用银作货币的历史由来已久,清代是中国银锭铸造和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地域不同,铸造工艺流程不同,各地银锭的器型各异、形式多样、名称繁多,与同好共赏。

在近年来国内春秋两季的各种拍卖会上,金银藏品中的一个“黑马”品种—古代金银锭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热烈追捧,成交价格屡创新高。如在年4月底举办的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上,一件十分罕见的“明代嘉靖户部造五十两重金锭”就以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金银锭现已成为另类投资领域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收藏板块。

金银锭的起源和发展

金银作为货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时期的楚国,就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金币——郢爱。源于先秦的黄金货币饼金,至战国末期也已登上了货币流通舞台,饼金是最早的圆形货币。秦汉时期的金银货币除了饼金外,还出现了趾金和马蹄金。

哪些金银锭价更高

古代金银锭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是当时经济、赋税乃至社会的缩影。研究和收藏古代金银锭的乐趣在于挖掘其背后的故事,挖掘那些隐藏在简单铭文里面深层次的历史内涵。随符近年来相关书籍和文字介绍的增多,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古代金银锭终于还步引起了人们的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atijina.com/mtjxx/94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马蹄金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