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祖開七公,生子:廣傳。
2世祖廣傳公,生14子:巨源、巨湶、巨汌、巨淵、巨海、巨浪、巨波、巨漣、巨江、巨淮、巨河、巨漢、巨灝、巨深。(人稱“一脉宏開十四房”,又稱“二七男兒”)。
3世祖巨淵公,(~),名叶、字英、渔琴。官授浙江宁波府副总府。生于元朝至正二十二年壬寅()年十二月十九日戌时,卒于明景泰二年辛未()年十月十八日寅时,享寿90岁。妣朱氏、练氏、叶氏、陈氏、李氏;生8子次第如下:滤(致聪)、澐(致明)、清(致通)、瀣(致高)、澄(致松)、洤(致祥)、沧(致沧)、深(致深)。巨渊公居广东大埔县七约潭,卒葬丰顺县叶华社大龙华镇华东管理区园子岭村夫子弹琴形肚脐穴。一说公与陈妣葬兴宁石马洋门李芽塘白龙寨与沪公之坟相连。后裔分居兴宁、丰顺、潮安、惠来、饶平、揭阳、平和,福建漳州、厦门、诏安、云宵,江西、徐州碣石,江苏、山东青州等处。
4世祖清公(~,享寿52岁),巨渊公3子,原名致通,号希信,字吉士、族通。生于明洪武二十年丁卯()年二月十四日未时,卒于正统三年戊午()九月十三日申时,享寿岁。妣廖氏、邹氏;生7子:宗责(贵、字孚、号祥富)、宗贤、宗源、宗文、宗昌、宗道、宗法。居大埔公州,奉父回住福建宁化县城,因宋元之乱,迁居上坑苦竹村,随父避居潮安、清远、大埔松柏坑开基。后裔分居饶平、拮阳、丰顺、五华、博罗、河源、普宁、潮州、惠来、和平、江西、福建平和、清流等处。
清公长子:宗责(贵)、字孚、号祥富;妣谢氏,生8子:文聪、文明、文俊、文达、文荣、文和、文甫(原名文富,因避父号,故碑石内改为甫)、文贵。(饒平石井茅屋窠谱载:松柏坑祥富公墓地碑石内增加一子:文积,共九子。)
清公第二子:宗贤,号祥廉,妣林氏,裔孫分居惠來、五華、普寜等縣。
清公第3子:宗源,号祥元,妣郭氏,移居福建漳州、平和等处。
清公第4子:宗文,号祥雲,妣氏未詳,先同长兄居大埔縣百候松柏坑,生一子:文松,今不得其詳。
清公第5子:宗昌,号祥炽,妣郑氏、程氏,分居潮安浮洋市、揭陽萬里桥等处。
清公第6子:宗道(未詳)。
清公第7子:宗法(未詳)。
5世祖祥富公,名宗责(贵)、字孚,妣谢氏,生8子:文聪、文明、文俊、文达、文荣、文和、文甫(原名文富,因避父号,故碑石内改为甫)、文贵。(饒平石井茅屋窠谱载:松柏坑祥富公墓地碑石内增加一子:文积,共九子。)在宋季侍父由上杭因避战乱移居大埔縣百候松柏坑,公葬大埔縣百候旧寨里松柏坑口寒虎咬尾形。俗乎太监地,每年八月初一扫墓;妣谢氏往饶平县探亲携带6、7、8三子;因避宋元之交世乱,故在饶平县另立劉居。谢妣葬饶平县石井茅屋窠。
祥富(宗责)公长子文聪、妣未詳,先移居豐順縣续移揭陽,分蓝田各处。生一子:天严(妣张氏,揭陽曾大寮开基祖)。公葬揭陽蓝田都尖山下汤湖塘,妣葬坑尾寮阿髻山。
祥富(宗责)公次子文明、又名念八郎公,妣马氏。为大埔縣百候新村畲开基祖。生4子:诚创、和创、建创、口口(未詳)。
祥富(宗责)公第三子文俊、妣源氏。为大埔縣高陂村开基祖。生2子:震居、品云(失传)。震居公,妣王氏、蓝氏。生3子:对峰(妣林氏、李氏,住大埔縣高陂村)、继泉(移居揭陽河婆分陸豐縣等处)、乐泉(失传)。
祥富(宗责)公第四子文达、又名念四郎公,创垂,妣贤相邱氏,为大埔縣松柏坑开基祖,公葬本乡箭头坑艮山坤向,妣葬坟背凹。生2子:崇富(妣林氏,失传);承事八郎公,成裕,妣慈顺肖氏,继妣慈理鲍氏。公葬本乡老屋对面;肖氏葬大坪里;鲍妣葬大塘里花榴窠。裔孫分居田头坑等处。
祥富(宗责)公第五子文荣、又名念七郎公,妣何氏、继林氏,生5子:四十二郎、四十三郎(复兴),其他3子均未詳。元初先随父避居湖寮松柏坑,后分居湖寮坳背,再在新村开基创业,立为同仁始祖。官授都官,主理清远一都之政。
祥富(宗责)公第六子文和、承信,妣沈氏,原分居福建省汀洲府上坑县地名苦竹坑村(现改名甜竹坑村)大路乡(葬未詳)。生4子:琚、瑶、珮、琯。因宋季之乱,子四人又复居今饶平县元歌都新安寨。
文和公长子四七郎公,名琚,住饶平洋石井,分福建漳浦诏安等处。
文和公次子四八郎公,名瑶,字朝请,妣七娘林氏;居饶平县樟溪浮墩(五子百五郎公居石井)。公葬饶平黄泥塘尾乾山巽向;妣葬饶平县新安寨丑山未向。生6子:长子百一郎公居饶平县樟溪、浮墩等处。次子百二郎公(失传)。第三子百三郎公(失传)。第四子百四郎公(未詳)。第五子百五郎公居饶平县石井乡,妣陈氏,生4子:谷祥(谷祥公,祯善,妣詹氏、宋氏,为饶平县石井开基祖,系开七公9世孫)、谷华(谷华公,为饶平县新丰开基祖)、谷用(谷用公,为饶平县莲塘开基祖)、谷珍(谷珍公,为饶平县小榕开基祖)。第六子百六郎公,居饶平县秀篆、大伞等处。
文和公第三子珮公(四九郎公),字朝奉,妣黄氏,公原住海阳新安寨,随移居石井。生1子:建阳。建阳公,妣沈氏,生3子:大宣教、小宣教(小宣教公,妣郑氏,生1子:友恭。友恭公,字铭溪,妣金氏,生7子:童、音、熊(信卿)、道、用、黄、义。铭溪公第3子信卿公生于—卒于年,讳熊、号有爵,妣林氏,生6子:宗敬、宗智、宗积、宗仁、宗普、宗凯。信卿公,原居潮安溪口,于明洪武十五年即年迁居饶平县杨康乡,为杨康乡开基祖。葬杨康铁钳地马蹄金;妣葬杨康乌秋岽阿姐坟坪。)、三宣教。建阳公由石井移居潮安溪口,为溪口开基祖,任隶洲判官。祖妣合葬信宁都径口山。
文和公第四子琯公(五十郎公),传下信卿公,为饶平县杨康村开基祖。由杨康迁建饶平县黄村开基祖。
文和公派下仰溪公,妣翁氏,为潮安意溪鹿山乡开基祖(开七公11世孙)。
文和公派下赞东公,妣关氏,为潮安龟湖蛟陇埔开基祖(开七公11世孙)。
文和公派下念三郎公,妣范氏,潮安桂坑乡开基祖(开七公12世孙),生1子:念晚郎。
祥富(宗责)公第七子文甫(原名文富,因避父号,故碑石内改为甫)、笃肇,妣微宜林氏,为饶平县九峻洞里乡开基祖。生四子:盈光、盈五、盈瑞、盈付。
祥富(宗责)公第八子文贵,妣未詳,为饶平县浮山开基祖,分居饶平县深峻乡等处。
祥富(宗责)公第九子文积,(未詳)。
6世祖文荣公,都官,又名念七郎。祥富公第5子,開七公第六世孫,妣何氏五娘、继林氏,生5子:四十二郎、四十三郎(复兴),其他3子均未詳。元初先随父避居湖寮松柏坑,后分居湖寮坳背,再在新村开基创业,立为同仁始祖。官授都官,主理清远一都之政。公原葬本乡中军营。明万历廿三年重修换碑(DRT),清康熙十三年吴六奇奉旨御葬,与妣何氏寄葬于自置粮山面前岌山下,七世孫柏堂公墓侧。后又移建我地。民国三年(年)湖乡新村各房合建“文荣公祠”於新村井唇。厅内匾额为“敦睦堂”。
7世祖四十二郎公,文荣公长子,妣范氏,继钟氏,生1子:四郎。公葬湖乡高椅弯赤竹岌丙山壬向。两妣葬本乡松林下。
四十三郎公迁居福建漳州等处,古城善庆围,今为劉氏宗祠。
8世祖四郎公,四十二郎公之子,妣钟氏(名大娘),生1子:乐耕。四郎公葬湖乡茶子园庚山甲向,清雍正十年壬子夏()重修;妣葬本乡茶子园坪心丙山壬向。
9世祖乐耕公,四郎公之子,妣慈训林氏,生六子:淳业、英拔、行一、大乙、东川、逸雅。以天、地、春、夏、秋、冬为房分之派别。乐耕公原葬面前岌山坡,清雍正十年()壬子秋迁葬茶子园松林下石坟申山寅向。
天房淳业公→生3子:钦、恭、敬
地房英拔公→生4子:淳逸、隆学、隆习、敦惠。
春房行一公→生3子:荣廷、馨廷、和廷。
夏房大乙公→讳景扬,妣李氏,生2子:念四郎(铨)、讷笃(铭)。公在大埔縣塘下创建“惟馨堂”祖屋一座。
秋房东川公→生4子:希孝、希义、希忠、希信。
冬房逸雅公→生1子:耆翁。
10世祖大乙公,讳景扬,乐耕公第4子,妣李氏,慈范,生2子:念四郎(铨)、讷笃(铭)。公在大埔縣塘下创建“惟馨堂”祖屋一座。公葬黎家坪上步窠;妣葬坪子上。
11世祖铨公,嗣子:定(慷直),移居惠州、河源学场里。
11世铭公(又名讷笃),大乙公次子,妣肖氏,慈爱,生4子:振、芳、成、定(慷直,过嗣铨公,移居惠州、河源学场里)。
12世祖成公,宽弘,号质素,讷笃公第3子,原居塘下,分居塘卜里,自创“锡庆堂”妣陈氏诚顺勤俭,继妣朱氏微柔淑慎,生2子:观礼(东塘)、观乐(东溪)。
13世东塘公,讳观礼,宽弘公长子,妣邱氏,温直,生1子:廉埜(林+土)。
13世祖东溪公,讳观乐公,宽弘公次子,妣巫氏,生1子淋。
14世祖淋公,字有庆,东溪公之子,妣段氏,生1子:勤朴。
15世祖勤朴公,淋公之子,妣黄氏,淑惠,生1子:质厚。与八世祖东溪公合葬于上坳。
16世祖质厚公,勤朴公之子,妣何氏,勤操,生1子:相。
17世祖相公,质厚公之子,妣氏未詳,生1子:敦裕。
18世祖敦裕公,号玉峰,相公之子,妣蓝氏,生4子:廷乔、廷肃、廷青、廷本。祖妣合葬下坜笛形。
19世祖效贤公,慷达,敦裕公之子。妣巫氏,柔顺;生1子:西泉。原葬享背,年迁葬长龙岗。
20世祖西泉公,效贤公之子,妣氏未詳,生1子:公保。祖妣合葬坳背陂坑。
21世祖公保公,号壁亭,朴素,西泉公之子。妣蓝氏、钟氏,生5子:诒谋、翼谋、燕谋、品谋、煜谋。祖妣合葬坳背凉亭背山。
22世祖品谋公,号梦生,信直,公保公第4子;妣林氏名仕,慈爱,生3子4女:3子:凤阶、塘阶、楼阶。4女:迎、米、谷、满。公葬坳背,妣葬坳背钱屋窠。
23世祖楼阶公,号玉墀,品谋公第3子,妣林氏名香、蔡氏秀华、妣罗氏准娘,慈惠;生8子真集(半嗣子)、真汉、真儒、真报(殇)、真赤、真馥、真源、真涌。养女:桂兰。公葬台湾台北市郊;罗妣葬黎家坪帝公山宫背对面山。
24世真汉,又名镇汉楼阶公第2子。政协大埔縣6—10届常委,县侨联第9—11届副主席。配何稀珍,生3子3女:3子:永安、永清、永文。3女:玉伦、秀伦、超伦。
25世永安、永清、永文
26世砥柱、铁柱(永安之子)褆柱(永清之子,生1女珊姗。)洋(永文之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