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上午,由深圳市南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深圳市南山博物馆、河北博物院、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的“焕若列星——河北汉代王室文物展”在深圳市南山博物馆正式展出。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王朝,建立了系统、周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奠定了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基础。为了稳定地方统治、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吸取秦朝纯郡县制十五年而亡的教训,汉高祖刘邦实行郡国并行的政治制度,当初期分封的异姓王威胁到中央集权时,他逐渐剪灭异姓诸侯王,又斩白马立盟,立言“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封刘氏宗族子弟为诸侯王。
河北地处华夏中原,东临渤海湾,西依太行山,南部是肥沃的华北平原,北部是开阔的坝上草原,气候湿润,四季分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两汉时期,河北是当时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境内曾分封过燕国、赵国、中山国、河间国、常山国、清河国、真定国等数十个诸侯国。河北地区发现的汉代文化遗存众多,尤以中山国诸侯王墓的发现最为丰富,有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中山怀王刘修墓、三盘山汉墓,东汉中山简王刘焉墓、中山穆王刘畅墓等。这些墓葬规格极高,出土文物异常精美。
立汉之初,高祖刘邦分封八个异姓诸侯王,一百三十余列侯。异姓诸侯王功高权重,威胁着中央集权。刘邦逐渐以刘姓子弟替代异姓王,屏藩中央。这些诸侯国的封邑占据天下一大半的国土,大的诸侯国甚至“夸州兼郡,连城数十”,且王国官制与中央一致,“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有很大的自主权。汉文帝之后诸侯国的权势逐渐被削弱,但依旧对拱卫中央发挥着作用。这部分展示的河北地区出土的汉代车马兵器、诸侯王印章、马蹄金、五铢钱等彰显身份与财富的文物,反映了郡国并行制下的诸侯王权。
西汉早期,诸侯王国不仅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而且有可以自主控制的军事力量,拥有大规模军队,可以建立自己的武库,用以铸造和存储大批武器装备。“七国之乱”后,“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诸侯国军事方面的权力才逐渐削弱。河北满城汉墓在墓室结构上修筑了专门放置车马和兵器的耳室,并伴随着大量文物出土。河北地区汉室墓葬出土的辚辚车马、宝剑利器,或装饰华丽,或气度非凡,作为诸侯王身份地位的象征和仪仗用具而存在。
汉承秦制,实行“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的货币制度,虽然铜钱依旧是流通货币,但黄金在汉代的货币制度中的地位和影响更为重要。汉代的黄金货币主要包括金饼、褭蹏(niǎotí)金、麟趾金三种类型。考古发现表明,除首都长安及周边地区之外,这些金币主要出土在汉代诸侯国及诸侯王的陵寝内。河北满城刘胜墓和定州八角廊刘修墓均发现相同数量金饼,这或许是中山国的传统,亦可能与汉代的酎金制度有关。
“事死如生”是汉代丧葬的主流思想,汉代人将墓葬视为阴宅,象征着身份和财富,故构筑豪华的墓室并放置大量的随葬品。特别是中山王陵出土了大批反映汉代王室生前生活的室内陈设、宴饮、医疗等文物。这些器具以铜器居多,兼有金银器、漆器等,其中铜器多采用鎏金银、错金银等工艺进行装饰。透过这些精巧绝伦的器具,我们得以窥见汉代上层社会的奢华生活。
河北地区汉墓出土了大量汉代王室日常用器,为我们了解汉代贵族生活和当时的物质生产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这些熏炉、铜灯、带钩等器物,或设计巧妙,或装饰精美,细节之中蕴含着大汉的气度。其中奇诡瑰丽的博山炉,更是将熏香的实际用途与汉代人对于海上仙山的想象完美结合,让我们得以透过器物,进入那个充满生趣的神话世界。
诸侯王的生活,少不了美馔甘醴,河北各王陵出土的鼎、釜等食器和壶、锺等酒器让我们得以想象当时欢乐宴饮的场面,刘胜墓更出土了乳猪骨架、植物残渣等食物遗存和记录了“黍酒”“稻酒”“甘醪”等酒名的酒缸,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到汉代王室的饮食生活。宴饮之外,精致的器物配饰及玩具代表的奢华享乐生活,也被中山王们带到了他们的地下世界。
汉代祈求长生及升仙观念浓厚,认为死亡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墓葬是象征性的宇宙中心,是连接凡间与仙界的中转站,死者进入墓葬会得到重生,从而长生不老,故营建如地上宫殿般的墓穴;又因汉代人相信“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认为玉器可保持尸身不朽,帮助魂灵升仙,用大量玉器陪葬。以东汉刘焉鎏金铜缕玉衣为代表的丧葬用具、佩玉以及纹饰精美的彩绘陶质明器,构建了一个汉代社会通往仙界的地下世界。
长生不老、羽化登仙是汉代社会主要的丧葬信仰。汉代的诸侯王有雄厚的财力、物力可以实现这一目标,故汉代高等级墓葬通常伴有数量庞大、种类丰富、纹饰华美的葬具出土。20世纪60年代以来,河北中山王陵相继发现完整的金缕玉衣、漆棺、玉枕、玉握、玉九窍和大量玉璧等丧葬用具,为研究汉代王室高规格的丧葬制度提供了重要参照。
“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我国古代社会崇尚佩玉。从河北汉代王陵墓葬考古可知,玉器用作陪葬在汉代发展到巅峰的同时,日常装饰功能的玉器也逐渐融入生活。这一时期的装饰用玉出现大量镂雕和圆雕作品,刀法简练犀利,既有涡纹、谷纹和蒲纹等纹饰,有龙、凤、螭、虎等动物题材,也变化了桃形、心形、鸡心形等造型,活泼流畅,充满想象力。
陶器制作容易,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用品。汉代的制陶手工业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除作为实用器物外,作为随葬用的陶明器亦开始大量烧造。河北地区汉代墓葬出土的明器器形多样,有仿青铜、漆木的容器,有仓、灶、井、楼阁等建筑模型,有鸡、犬等动物,也有家仆、百戏等不同职业身份的人陶俑。这些明器用料和配制都非常讲究,造型生动,亦有施彩绘,制作精细,营造出墓主人身后世界的精彩悠闲,也为我们理解汉代的丧葬观念、灵魂信仰提供了线索。
展览现场
河北历史文化悠久,文物资源丰富,尤其是“大汉绝唱”——满城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金缕玉衣等一批国宝级文物,代表着有汉一代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精神世界、“事死如事生”的丧葬信仰。
“焕若列星——河北汉代王室文物展”通过三个单元件/套展品展示汉代王室物质生活的富足与奢华,体现了汉民族工艺技术的精湛与繁荣,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汉王朝恢宏豪放的时代气度。
焕若列星
河北汉代王室文物展
展览时间
.08.27-.11.28
展览地点
南山博物馆一层一号专题展厅
定点讲解时间
每个开馆日下午15:50
参观可在一楼大厅租借语音导览器
请前往南山博物馆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atijina.com/mtjcd/9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