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马蹄金 > 马蹄金主治 > 正文 > 正文

遗产娄烦骏马甲天下张贵桃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7/25 20:09:53

图_秦永新

古楼烦不论设诸侯国还是州、郡、县,其境域涵盖晋西北广大地区。这一地区,地气高寒,水甘草美,山荒甚多,草地亦广,滋息繁盛,皆与马性相宜,最宜畜牧。历史上一直是国家重要的养马基地。从汉朝到明朝,凡国家政治清明、国力强盛时,都在这里设过牧苑和监牧。素有“娄烦骏马甲天下”之称。娄烦骏马,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强大做出过重要贡献;骏马精神,也成为娄烦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娄烦历史悠久,夏朝有楼烦子建楼烦国,直到公元前年以后楼烦国被赵武灵王所灭,在历史上存在了多年时间。之后,娄烦曾设郡、州、县、镇等行政区,明洪武二年设静乐县,娄烦属静乐,为静乐南路重镇,设巡检司。年恢复娄烦县。在冷兵器时代,“天下精兵,尤资马力”(《晋乘蒐略·卷四》)。这一地区,地气高寒,水甘草美,山荒甚多,草地亦广,滋息繁盛,皆与马性相宜,最宜畜牧。素有“娄烦骏马甲天下”之称。这个论题,最早出现于娄烦学者李国成先生《娄烦县与古楼烦国》(《山西晚报》年12月30日)一文。论题化用《晋乘蒐略·卷十六》“楼烦牧政甲天下”一语,是符合历史事实的。“牧政”指中央政府在地方设立的养马机构牧苑或监牧,但是在设牧苑和监牧以前和以后,楼烦地区也是盛产良马的地方。所以这个论题,涵盖了娄烦地区养马的全部历史。此后,娄烦县文史工作者为寻找娄烦骏马的历史足迹,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大量史实为依据,证明了从夏到清末,娄烦一直是国家的重要养马基地;从汉朝到明朝,凡国家政治清明、国力强盛时,都在这里设过牧苑和监牧;养马的中心地带就在旧娄烦城周围周洪山渥洼泉及山下的屈产地区;汉武帝在周洪山渥洼泉寻得神马,回朝后铸马蹄金以庆贺。娄烦骏马甲天下这个论题,完全经得起历史检验。春秋时期,娄烦是晋国的良马产地。《公羊传·僖公二年》:“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白璧,往必可得也。”《孟子·万章上》中也有“晋人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假道于虞以伐虢”的记载。明《永乐大典》载:“石峡泉,在本县(指静乐县)南六十里周洪山东北,其泉温暖,流入汾河,隆冬不冻。耆旧相传,昔屈产大夫于此地得良马,孟子所谓晋人以屈产之乘假道于虞以伐虢也。”以上典籍,说的都是假道伐虢的故事。大意是,晋献公想攻打虢国和虞国,但虢国和虞国关系很好,怕两国互相救应。大夫荀息说:“请用屈产的宝马和垂棘的白璧去贿赂虞国国君,就必然可以成功了。”于是晋献公把宝马和美玉送到虞国。虞国贤臣宫之奇进谏说:“史书上说:‘嘴唇没有了则牙齿就会受冻’,虞国、虢国相互救应就像唇齿相依,若两国不相救应,则晋国今日攻占虢国,而明天虞国就会跟着虢国灭亡,请大王不要答应啊!”虞公贪恋晋国的宝贝,不听宫之奇的话,竟答应了,借道给晋国攻打虢国。鲁僖公四年(公元前年),晋军灭虢回军时,顺道攻占了虞国。成语假道灭虢和唇亡齿寒就出自这个典故。周洪山普净寺院内,现存明成化三年(公元年)重修普净寺碑记,落款中有“屈产耆士张仲元”一语。石峡沟石峡寺遗址現存有明嘉靖己亥年(公元年)《重修石峡寺记》,文中有“兹有山名石峡,地号温泉,乃屈産之名峰,实娄烦之一境”的句子。从几处出现的屈产看,上述典籍中提到的盛产良马的屈产,是古代娄烦境内的一个地区,位置就在石峡温泉周围今娄烦镇、静游镇和庙湾乡一带。战国时期,这里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练兵之地。早在周朝,马匹就进入战争序列,不过那时因为没有鞍具,战马是拉战车的。《诗经·大明》“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写的就是牧野之战中周武王战胜商纣王时战车的威武雄壮气势。但战车只适合在平原驰骋,其机动灵活性也受到一定限制,只是因为那时没有鞍具,自然也没有骑士。赵武灵王学习北方匈奴部落骑士的马上装备,建立了华夏民族历史上第一支逾万人的骑兵部队。楼烦骑兵所向披靡,不仅对赵国的兴起和强盛起了决定性作用,而且在中国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楚汉相争之际,“善骑射者”多以“楼烦将”著称。《史记·高祖功臣杨都敬侯丁复》记载:“以赵将从起邺,至霸上,为楼烦将平定侯,受以骁骑都尉。”《史记·项羽本纪》:“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这里所讲的“楼烦将”,在《史记·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里这样解释:“集解李奇曰:楼烦,县名。其人善骑射,故以名射士为楼烦,取其美称,未必楼烦人也。”作为“善骑射者”的将领,能以一个地名命名,说明楼烦与战马的关系是多么密切。西汉时期,从汉高祖刘邦开始,这里就被列入皇家牧苑地,刘邦的将领樊哙曾来此地镇守,娄烦镇西果园村有樊哙庙遗址。汉文帝时期在楼烦等地设监。《晋乘蒐略·卷七》:“汉仪注:太仆牧师诸苑三十六所;分布西。北边,以郎为苑监官。岚州、楼烦,皆有牧苑,静乐县、楼烦镇及管涔山北天池、元池各置监。”这里特别需要指出,年在西汉海昏侯墓中出土48枚马蹄金,把金铸成马蹄形状,就源于娄烦骏马。汉武帝曾于元鼎五年(公元前年)亲自带领将领到渥洼泉搜罗战马。《汉书·帝纪第六·武帝彻》:十一月辛巳朔旦,汉武帝下诏:“朕以眇身托于王侯之上,德未能绥民,民或饥寒,故巡祭后土以祈丰年。冀州脽壤乃显文鼎,获荐于庙。渥洼水出马,朕其御焉。”这件事,清康熙三十九年《静乐县志》有记载:“周洪山,石峡外,娄烦西。西北十里,有渥洼泉……汉武帝得神马于渥洼水中。”汉武帝得神马的周洪山渥洼水究竟在哪里呢?《晋乘蒐略·卷十三》:“静乐娄烦镇西之渥洼山,土人呼为周公山,宇文周巡行及此,地在离石之东。”宇文周指北周孝闵帝宇文觉,他于孝闵帝元年(公元年)到渥洼山狩猎。他在登基前被封为周公,渥洼山便改名为周公山,因“公”与“洪”音近,后人便习惯称为周洪山。这就是说,周洪山原名就叫渥洼山。渥洼泉就是周洪山西北坡龙池梁的龙洼。龙池梁属今娄烦县静游镇阳坡村的地界,有近千亩塬地,水源充足,草茂林丰。因为汉武帝曾来此寻过神马,于是这道大梁上的地名便都带上了皇家色彩。梁上有两个峁,一个叫庙皇峁,一个叫天帽冠。峁上的多处山泉即渥洼泉也改名为龙洼。山泉汇聚成的溪流叫龙池沟。常年流水不断。梁上有个叫龙池庙的地方,有一眼用四块大石合围甃口的长方形泉井,泉旁有一龙王庙,遗迹至今犹存。明《永乐大典》载:“周洪山……西北一十里有渥洼泉,其形如井,西有龙王庙,遇旱祈祷。”此处记述,与实际情况完全吻合,证明渥洼就是龙洼。渥洼泉就在周洪山,是汉武帝寻神马的地方。海昏侯墓中的马蹄金,就是依据汉武帝在周洪山找到的“褭蹄”铸成的。海昏侯刘贺是汉武帝的孙子,在他墓中发现马蹄金就不足为怪了。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于太和二十八年把都城从平城(今大同市)迁往洛阳。为了北方的马顺利进入河南,不致因水土不服而死亡,在楼烦等地设徙牧处。隋初,隋炀帝设楼烦、天池、玄池三处监牧地,为北部边疆军马的重要来源。唐高祖李渊为楼烦郡守时,深知突厥胡骑的用兵特点“惟恃骑射”。因此,他充分利用楼烦所产的良马,“乃简使能骑射者二千余人,饮食居止,一同突厥。随逐水草,远置斥堠,每逢突厥候骑,旁若无人,驰驷骑射,以耀威武。”由于他拥有了这样一支行动迅猛、能征善战的军队,使得李渊,李世民父子能够“兵起晋阳,远定秦雍,百余日间,廓清帝宅,神武之速,此谓若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了隋朝天下。由于来自楼烦的大批良马在李渊父子夺取天下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十年(公元年)写了《六马图赞》,表示他对与他一起出生入死、杀敌立功的“拳毛涡”“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飒露紫”“青雅”等宝马良驹的怀念之情,并敕命著名画家阎立本为它们绘影图形,命为“昭陵六骏”。也正是因为皇帝对战马的高度重视,所以唐朝政权加强了以监牧为基地的骑兵部队建设。不仅加强了以楼烦监为中心的监牧建设。还扩大了马源。对内发动民间养马,特别重视楼烦屈产的骏马。娄烦骏马不仅为唐朝的建立和强盛起了重要作用,而且也是安禄山叛唐的重要因素。《新唐书·志第四十》:“安禄山以内外闲厩都使兼知楼烦监,阴选甲马归范阳,故其兵力倾天下而卒反。”宋朝,楼烦骏马仍称雄全国。北宋文学家王禹偁《小畜集·大阅赋》描写宋真宗咸平二年()八月十六日大阅兵盛况,就有楼烦骏马在受检阅队伍中雄姿:“又若屈产新羁,渥洼逸驾,汗血兰筋,腾霜照夜,狮子花狞,胡孙色赭。可以走高山,突平野,势吞乎南牧之马。莫不虓若虎貔,猛如熊羆,鏖兵神速,彍骑飙驰。前御其前,必参长而升短;阵间容阵,亦雁行而鱼丽。疾徐有节,动静有期。无穷如天地之运转,不竭如江汉之渺?。没而复出如两曜,尽而复生如四时。同子弟之亲父兄,急难相救;若手足之捍头目,斯须不离。屹屹然立不败之地,堂堂乎成无敌之师。”“汗血兰筋,腾霜照夜,狮子花狞,胡孙色赭”都是骏马的名称。“屈产新羁,渥洼逸驾”,指出骏马来自楼烦的屈产和渥洼。北宋朝廷充分认识到骏马对建设一支“无敌之师”的重要性,而利用楼烦等地优越的自然条件,恢复监牧养马,便成为最理想的选择。《宋史·兵十二·马政》群牧使欧阳修《论监牧劄子》言:“唐之牧地,西起陇右金城、平凉、天水,外暨河曲之野,内则岐、幽、泾、宁,东接银、夏,又东至于楼烦。今则没入蕃界,沦于侵佃,不可复得。惟河东岚、石之间,山荒甚多,汾河之侧,草地亦广,其间水草最宜牧养,此唐楼烦监地。迹此推之,则楼烦、元池、天池三监旧地,尚冀可得。”建议在楼烦等地“兴置监牧”。宋仁宗把欧阳修的建议交朝廷讨论,决定采纳执行,楼烦监恢复。蒙古族是游牧民族,有的是良马。元灭金、灭宋,强悍的骑兵是其取胜的重要原因之一。马上得天下的元统治者仍然对楼烦地区的骏马垂涎欲滴。在楼烦监及其周边采取的扩大养马措施绝不亚于元以前的任何朝代。一是虏楼烦等监骏马据为己有。二是在楼烦周边的太原地区大量买马。三是在政权稳定后恢复楼烦等西北地区十处监牧。清代,未发现娄烦设监养马的文献记载。根据浙江人民出版社年出版的《清朝文献通考·兵·马政》资料,清政权建立后,为防范民间反抗斗争,从顺治五年(公元年)至十五年(公元年),连续四次发布民间养马禁令。以后请政府对于设立内地马禁与否曾一度处于摇摆状态,而以禁为主。即使短期开禁,也课以重税,限制其数量。但娄烦因地处偏僻山区,民间养马久盛不衰,仍然有娄烦骏马驰骋疆场的记载。清康熙年间夏骃编撰的《交山平寇本末》中提到今娄烦地区时称:“山之饶者,颇富林木,多产良马。”以致盘踞周洪山的交山农民起义军李述孔的骑兵给娄烦地区周边的清政府州县形成很大威胁。康熙九年(公元年)清政府平息起义后,再次严禁娄烦养马。到了近现代,马匹逐渐退出战争序列,但适应生产型役使需要,娄烦养马业也比较发达,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娄烦地区还马匹成群,拉车、跑运输的役使型马匹随处可见,以致当时流行的胶皮轱辘大车就叫马车。年轻人经常骑在光马背上赛马,俗称“放趟子”。这些都是娄烦养马的余波。直到汽车运输取代了畜运,娄烦养马业作为一种专门的产业才逐步衰退。由于娄烦养马历史悠久,也给娄烦留下了不少这方面的文化遗产。除蒲峪村两通唐碑外,由于楼烦监作为专为管理皇家养马而设置的中央派出机构,在历史上存在了较长时间,“监河”由此得名。现存娄烦境内几通古碑中也有“监河”名称出现。据考证,作为监牧之地的文化遗产,以监命名的河流在全国仅此一处,后从习惯叫成“涧河”。娄烦县一些地名也与当时娄烦养马有关。距娄烦城北5公里的静游村原名进牛村,是给皇室进贡牛的地方;距娄烦城东5公里处有羊圈庄村,是为皇家养羊圈羊的地方。大规模饲养牛、羊都是监牧区养马业的附带产业。娄烦骏马,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强大做出过重要贡献;骏马精神,也成为娄烦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PICS

发表于《映像》年第5期

延伸阅读:

特稿|平城的云冈:丝绸之路上人类智慧与情思的璀璨明珠(杜学文)

记忆|见证盛唐繁荣的蒲津渡铁牛(王西兰)

专稿|汗水中的美丽剪影

人物|沙尘里打捞初心——记右玉县委书记张荣怀、王矩坤(郭虎)

风情|忠义藏山(刘斌)

《映像》投稿须知

1、《映像》立足山西,放眼全国。常年开设名人与山西、山西风情、沧桑、记忆、艺苑、映像展厅、映像之旅等栏目,是文化期刊。请对应投稿。

2、要求图文并茂,撰文者自行配图,图片作者请尽量自行配文。

3、图片要求高清美图,资料类历史类文章可适当放宽。

4、要求原创文章,一旦查实不是原创,我们将酌情处理。

5、《映像》自媒体未推送之前,不得在其他平台推送,否则将视之为非原创。《映像》授权者例外。

6、凡来稿,《映像》编辑均有删减、修改权,不接受者请提前声明。

《映像》杂志社

主管:中共山西省委前进期刊总社

主办:《映像》杂志社

-zhongguo

邮箱:sxyx

.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atijina.com/mtjzz/46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马蹄金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